第76章 (1)
關燈
小
中
大
段思平憋了一肚子的氣,他帶著手底下愈發壯大的兵馬,一路直奔王城。
南詔這邊短短數年時間,已經發生了多次政變,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楊幹貞的高壓統治對於下頭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噩夢,如今段思平帶著大軍而來,喊出來的口號又無比誘人,除了楊幹貞的心腹死黨之外,其他人要麽直接投靠,要麽作壁上觀。
楊幹貞帶著最後的兵馬與段思平交鋒一陣之後,大敗虧輸,已知大勢已去,最後帶著一點殘部,往南邊奔逃去了。
段思平入城之後,在一眾降臣的跪迎下入了王宮,看著王宮的模樣,一時間,只覺得有些不真實起來。
不過,段思平畢竟是一方豪傑,很快收拾了心情,準備穩定局面。南詔這邊雖說照搬了中原不少制度,但是相應來說,也沒多少繁瑣,一番名義上的推讓之後,段思平便在萬眾推舉之下,成為了國主,然後下詔改國號為大理,將王城也改名為大理,接下來,一方面完成自個的許諾,無非就是減免租稅,免除三年徭役,將原本嚴苛的政令一一廢除,另一方面,就要翻舊賬了,楊氏舊臣有罪的自然要追究,即便是罪過不算大的,既然跟錯了主子,那麽,等待他們的,也只有被驅逐了。
又有滇東各部的現身說法,大理各族聽聞了風聲,紛紛臣服,當然了,前提是他們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段思平的老婆是滇東白族,就能偏愛白族,對其他部族就當做沒看見吧。
段思平如今位置不一樣了,自然想法也不一樣,白族雖說是老丈人家,段家跟白族之間也是素有聯姻,但是,真的成了大理國主之後,他就得做到盡可能的公正,這也是為了平衡白族的實力。
這也是難免的事情,滇東各部在這次起義中立下了大功,自然都得有相應的封賞,比如說高家、董家一開始就全新投靠,總不能叫人覺得自個刻薄寡恩。
可是一番分封之後,在朝堂之中,白族就有了一家獨大的架勢,這對段思平的統治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不過大理國剛剛成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很多政策還是可以調整的,原本在何家寨做的許多事情,如今就可以先擴大了,比如說學校,當教育普及開來之後,就可以如同中原一般開科舉了!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段思平這邊登基了,又冊封了何青凰為皇後,不過這時候還沒冊封太子,得先將幾個兒子都接回來。
傷筋動骨一百天,雖說段思英年紀輕,段思瑾又用了不少好藥,到了大理的時候,段思英也就是剛剛好起來了。好在段思瑾接骨的本事不錯,並沒有叫兩條腿不一樣長。不過經歷過楊桂仙的事情之後,段思英看起來也變得沈郁了許多,這叫頭一眼看到段思英的段思平有些感慨起來。
“你阿娘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她做出那樣的事情,哪怕是名義我也不想給她了!”段思平直截了當地說道,“楊氏邪臣要麽誅殺,要麽驅逐,楊氏子孫如今留下來的也只能作為庶民活下去!至於你阿娘,她也是楊氏女,就叫她在庵堂中修身養性吧!你若是不放心,也可以經常去看看,但是,你得記住,你姓段,不姓楊!”
段思英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兒子知道了!”
段思平拍了拍段思英的肩膀,鼓勵道:“你還年輕呢,經歷的事情還是太少了,再過幾年,想起這些,也就算不得什麽了!好好幹,阿爹還有差事要交給你呢!”
段思英聽到段思平這般說,心裏頭總算有了點安慰,振作了一些,然後又重重點了點頭:“兒子知道了!”
段思英不是什麽傻瓜,楊桂仙這樣的生母對他來說,其實就是個汙點,因此,他已經意識到,大理國未來國主的位置是輪不到他的,如今段思平還肯信任他,還願意予以重任,這就叫段思英非常滿足了。
不過,這也是暫時的事情罷了,等到日後,當段思英真的看到了權勢的好處,他還能不能保持如今的想法,那就另說了!
段思平跟段思英說了一番之後,又找來了段思瑾。
對於段思瑾帶著段思英去見楊桂仙的事情,段思平還是說了段思瑾幾句:“你啊,還是想的太少了,我知道你是什麽意思,叫你大哥勸一勸他阿娘,大家都退上一步,然後就皆大歡喜了!可是天底下事情哪有這麽簡單,楊桂仙要是真是什麽明理的人,阿爹與她之間,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段思平也就是嘴上說兩句,其實心裏頭還覺得,這樣其實也不錯,早點交段思英認清楚了現實,也省得回頭楊桂仙再作妖。
段思瑾也沒辯駁什麽,老老實實地承認了錯誤,反正嘴上認個錯,又算不得什麽,還省去不少口舌。
段思平頓時在段思瑾身上找到了一點為人父的成就感,雖說你懂的事情很多,但是還是太嫩了點,你爹永遠是你爹!
段思瑾算是將這事敷衍過去了,然後段思平就很自然地開始跟他商議起接下來的打算來。
段思瑾沒真的治過國,但是上輩子也算是耳濡目染,知道的事情很是不少,這會兒也給了段思平不少建議。
段思平在那裏嘆息手底下沒多少靠譜的人才,若是一直依賴於那些白族貴族,也不是長久之計,而各個部族,真正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很少,就算是等著段思瑾那邊培養出來的人才補上,起碼也得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情了,這麽長時間,足夠各家將自個的人都安插到要害部門上去了。
段思瑾直接說道:“中原如今正在戰亂,大唐內憂外患,遲早支撐不下去,中原人才輩出,他們總歸是想要有個地方一展所長的吧,咱們不如張貼一下招賢令,邀請中原的人才過來任職,不是挺好的嗎?”
段思平一時有些意動,但是還是有些猶豫起來:“咱們大理不過是個邊陲小國,原本還要年年朝貢大唐的,雖說這些年因為大唐那邊有了亂象,天南這邊也沒消停,朝貢的事情斷了好些年了,但是,在漢人那裏,咱們這邊還是蠻荒之地,有幾個人願意過來呢?”
段思瑾直接說道:“阿爹,咱們段家也是漢人啊!漢人做了大理國主,不管怎麽說,大唐還是咱們的宗主國,去一封國書還是應當的!順便,也該叫人將咱們大理的情況傳播出去!還有,咱們生產出來的東西,也不能光是在大理這邊出售,也該賣到中原去,中原那邊有點眼光的人,自然知道咱們大理的潛力,哪怕是為了躲避戰亂,也是應該會有不少會趕過來的!”
段思瑾知道,自從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不是當年的大唐了,雖說出了好幾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但是,內外掣肘,再有雄心壯志,也無法恢覆舊河山,又失去了對北方許多地方的控制,許多人心中也是不那麽安定的。就像是安史之亂的時候,便是那等世家豪族,也得舉家南遷,過了劍南道,前往蜀中避難,許多人家即便是後來,也沒有全部回到祖地,不少還是留在了蜀中修生養息,倒是給蜀中留下了不小的底子。
如今中原那邊,也是一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作態,雖說如今還是大唐,但是實際上已經跟原本的大唐宗室差得很遠了!各地自立為王的也是不少,這等四分五裂的亂世,對於那等梟雄來說,自然是一展所長的時候,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那可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噩夢。戰爭這種事情,誰也猜不到,什麽時候厄運就降臨到自家頭上,便是那等世家大族,也很難保證自家的利益,那些軍閥,目光長遠的還會指望著這些世家的人才幫著治理一方,目光短淺的,根本就是威逼強迫,要錢要糧,要是不給,直接就要舉起屠刀。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理的安定對於中原來說,還是很吸引人的,尤其如果大理表現出了不遜於中原的繁華,那麽,拖家帶口想要移民的人也會不少。
段思平想到當年自個游歷中原時候的見聞,也是嘆了口氣。中原這些年的確也是變故疊出,不知道折騰出了多少事情,曾經的天潢貴胄,性命也如同螻蟻一般,不得保全。
如今想想,大理這邊說不得,對於許多人來說,還真是世外桃源呢!
忽然,段思平眼睛一亮,光是招賢有什麽意思啊,其實最好的,還是移民啊!段思平為什麽想要反攻楊幹貞都得找滇東各部,不就是因為天南這地方,各族混居,偏偏漢人的比例很少嗎?如段家這樣的漢人,真要是追溯起來,很多都是當年因為中原的戰亂跑過來的,最早的能追溯到五胡亂華,如段家自己,差不多是隋末的時候搬遷過來的,沒辦法,那時候也是亂成一團,為了征討高麗,開挖運河,各地的青壯都得自帶幹糧去做民夫,段家因此損失了不少男丁,幹脆直接跑了。
如今中原戰亂,難免會有流民,要是能叫這些流民移民到天南這邊來,自然能夠增強天南這邊的漢人比例,也能帶來一些漢人的技術,說不得流民中也有一些人才呢!
這麽一想,段思平就跟段思瑾說了。
段思瑾想了想,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就不能光是種植水稻了,應該種植一些產量更大的糧食作物,要不然,流民引過來了,是養不活這麽多人的!”
段思平笑嘻嘻地說道:“這不還有小瑾你嘛,你肯定能行的,不是嗎?”
段思瑾點了點頭:“我只是需要時間而已,當然能行!只是,其實天南這邊,是容不下太多人口的,到處都是山林,能夠種植生活的地方其實有限,所以,就算是想要招來流民,也不會有太多!”
段思平沈吟了一番,知道段思瑾的話有道理,不過,他還是說道:“大理這邊,漢人還是太少了,雖說頒布了新的律法,但是,各族的頭人還有那些貴族,手裏頭的力量還是太大了,如果沒有制衡,回頭還是要有亂子的,畢竟如今他們之所以跟隨咱們,無非就是咱們手上有好東西,可是,等到日後,這些滿足不了他們了,那麽,他們會做出什麽事情來呢?”
段思瑾點了點頭,心裏卻是知道,段思平只怕如今已經起了擴張之心,只不過,礙於手裏頭沒有多少人才,而且積累還不夠雄厚,因此只能暫緩自個的腳步。
如果說,原來段思平需要的是強調自個的白族血統的話,如今,他需要的是強調自個的漢人血脈。畢竟按照段家的族譜,段家祖上乃是武威段氏,能夠追溯到東漢時候,那就是南遷的漢人,雖說跟白族多次通婚,但是按照漢人的血統論點來說,就是漢人。
而如今的問題就是,大理面臨的尷尬就是滿朝上下,沒幾個漢人,幾乎都是白族貴族,這難免叫段思平生出一些警惕來,因此,哪怕是為了後世子孫之計,也得往朝堂裏頭摻沙子了。
段思平想好了之後,便在朝堂上提了此事,他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大理需要進步,就需要學習中原的制度,還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而比較高深的技術,顯然不是文盲能隨便玩得轉的,因此,大理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普及教育。
對此,大家都覺得很正確,沒錯,教育的確很重要,自家的小崽子原本就知道上山捉兔子,樹上打鳥,如今跟著聖子,那真是學了不少本事,家裏頭什麽壞了都能修,說話做事完全不一樣了。一個個都扼腕不已,聖子就只有一個人,分身乏術,要不然的話,能教導多少小崽子啊!
做好了鋪墊之後,段思平表示,要在中原那邊招攬一些讀書人,哪怕就是普通的寒門讀書人呢,只要識字,或者是有其他一技之長,都可以到大理來,大理的條件很優惠哦,分房分地分妹子。沒錯,分妹子,打敗了楊幹貞之後,解放出來的奴婢很多,其中,女性占據了大多數,沒辦法,男性很多都被拉出去打仗做炮灰了,這些女性就是用來獎勵有功之臣的!
可惜的是,一幫功臣裏頭,許多家中都有悍妻,段思平自個就一個皇後,也沒冊封什麽貴妃之流的,因此,下頭的人上行下效,自然都在這上頭表現得一心一意,因此,最終,還是有不少女性奴婢沒有婚配。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刺激,段思平直接表示,只要他們能完成教學任務,叫多少人能夠識字,那麽,他們就可以直接當官,雖然只不過是基層的官吏,但是,這可比在中原那邊機會大多了。
大唐科舉雖然一直盛行,但是老實說,能夠考出來的,還真是不那麽多,一科總共也錄取不了幾個人,那等明經,明算考出來的一般也分不到什麽好位置。尤其,大唐科舉都是要各州推舉的,一州一年也沒幾個名額。何況,這些年戰亂不休,便是科舉舉辦的次數也很少了,所以,大多數人想要通過讀書改變門楣,其實是比較困難的,真正能夠在科舉上頭出頭的,要麽就是真的才華過人,其他人根本沒法遮掩,總能夠一鳴驚人;要麽就是出身很好,這樣才容易被考官記住,要不然的話,你一個無名小卒,到處行卷,人家也不知道你是誰啊!
而且,如今中原那邊其實都是武人當道,手裏頭有足夠的兵馬,說話都會比較響亮,普通的文官,很多時候,也只能淪為炮灰,或者是墻頭草。
這麽一算,大理的優勢倒是挺明顯的,至於效果如何,還得另說,起碼得叫中原那邊知道,大理不是什麽蠻荒之地,相反,也是一個繁華文明的地方,對於中原的人來說,才有一定的吸引力,要不然,他們沒準更情願跑蜀中之類的地方。
段思平這邊算是將一眾朝臣說服了,但是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行的,因此,段思平一開始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叫商隊帶著大理的特色商品出去,先宣揚一下大理這邊的情況再說,段思平跟商隊做了交易,叫他們如果遇到流民的話,就將他們帶回來。
段思平跟這些商隊的交易簡直跟人口買賣差不多了,不過倒不是明目張膽地談錢,談的卻是各種商品的配額。畢竟現在各種商品產能有限,也得先緊著自家用,才能賣出去呢。
原本這些商隊都是低價在大理這邊購買各種藥材、皮毛、山林中特有的染料之類的東西,這些一般價格都被壓得很低,然後從商隊那裏換取來自中原的各種物品,價值比較高的就是專供天南這邊貴族們使用的奢侈品,其他的主要的就是如糧食布料工具之類的消耗品了,這些年,因為中原的戰亂,中原自個糧食都比較欠缺,而因為各地自立為王的緣故,布帛之類的被當做硬通貨,因此這些東西賣得更貴了。
而如今,這些商隊發現了大理這邊出來的新鮮玩意之後,簡直要瘋狂了,這些將他們帶來的貨物都比下去了,他們帶過來的糧食布料什麽的,壓價都賣不出去,滇東出產的糧食又便宜,口感也比較好,布料也細密,染的顏色也非常鮮亮,工具什麽的,也都很實用。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他們當即將手裏的貨物低價清理掉了,然後就開始打探滇東其他那些可以當做奢侈品出售的商品的來處。
段思平派人跟他們接洽了一番,叫人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樣品之後,為了爭奪經銷權,一個個恨不得打起來。要知道,天南這邊的貴族,真正論起購買力,其實也就是中原普通財主的水準,而中原那邊,真正的有錢人,可是從來不吝嗇的。
因此,在段思平表示,要他們帶來流民,看流民的數量和質量換取配額之後,一個個都大包大攬起來。流民算什麽,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許多地方還發生了災荒,為了一口吃的,就能把自個賣掉的人多得是,朝廷也沒辦法賑濟,只能聽之任之,一些軍閥倒是趁機吸納一些青壯,充入自個的軍中,還有一些直接淪為了盜匪一流。
段思平不管男女都要,小孩也不嫌棄,老人什麽的,如果能撐到天南,也不在意,不過遇到亂世,老年人是最不容易活下來的就是了。對於這些商隊來說,這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尤其,段思平還表示,他們願意補貼這一路上消耗的糧食呢!
天南這邊的糧食,這些商人可是已經嘗過了,滋味比起貢米甚至還要強一些,這也是難免的事情,雖說天南這邊的稻米生長周期比較短,但是,段思瑾調整了稻米中澱粉、蛋白質的含量,裏頭對應著相應口感的氨基酸也變得豐富了起來,入口自然比較香甜。要知道,中原如今廣泛種植的占城稻,雖說產量還可以,實際上口感是比較糟糕的,甚至有點苦,不過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產量就夠了,口感什麽的不重要。
因為口感的問題,大家下意識地覺得這玩意大概產量不會太高,因此,很少有人會想到采購一批稻種回去,萬一這玩意被官府看中了,硬是要定為貢米,那可就完蛋了!這年頭對於貢品要保質保量,而且朝廷出的錢很少,甚至一文錢都沒有,畢竟,皇家要用你家的東西,是你的榮幸,難道你還敢要錢!因此稍不註意,就能害得人家破人亡。
據說當年某地有一個酒坊開發出了一個新的釀酒的方子,釀出來的酒甘醇無比,結果直接被眼紅的人報了上去,回頭定為貢酒,要求每年進貢二百壇,還是那種大壇。可憐那個酒坊就算是盡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保證不到八十壇的產量。最終,那家酒坊的主人絕望之下,自己帶著家人將酒坊砸得幹幹凈凈,然後又是一把火丟出來,一家子都燒死在火裏。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對於貢品這種東西,大家簡直是避之唯恐不及,哪怕如今朝廷並不強勢,可是萬一有什麽人借著朝廷的名義搗鬼,他們這些商人哪怕背後有靠山也是扛不住的,因此幹脆就不提了。
不過,自家不種,用大理這邊的稻米帶回去高價售賣,還是有賺頭的,既然大理這邊樂意用這等香米折算那些流民的口糧,這些商人哪有不樂意的道理,一個個都答應了下來,也懶得理會這次的損失了,橫豎之前已經賺得很多了,幹脆就心急火燎地帶著新采購的一批商品返回中原了。
而段思平這邊,也大張旗鼓地派出了一支隊伍前往長安朝貢,正好可以討一張唐皇的冊封,一路上順帶宣傳一下大理如今的情況,看看能不能招來幾個賢才。
這些事情本來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段思平如今國內的事情還沒完全理順呢,因此,也沒有過於著急。他已經開始著意培養大理這邊僅存的一些漢人,還有其他部族的人,又鼓勵山民出山耕種。雖說山裏頭也能開辟梯田,但是終究不是那麽方便,弄得不好,還會導致泥石流什麽的,因此,還是在山勢比較平緩的地方集中居住種植比較好。
大理如今舉國上下都是一副熱火朝天搞基建的模樣,到處開始修路建城,段思平一開始的時候還擔心財政問題,但是被段思瑾一說,直接就將這些工程都分包了出去,來自蜀中還有荊襄等地的一些大商人聽到消息,幾乎是蜂擁而來,朝廷將道路二十年內的收費權直接打包出售,路段比較好的地方,這些商人不光要修路,還得額外給朝廷錢。大理如今的情況,大家都是很看好的,人心思定,路修好了,商路暢通,自然會有更多的商隊往來,這些可都是錢。尤其,大理提供的水泥將修路建城的成本降低了許多,
段思瑾又在大理境內開辟了幾處鹽礦,又搞了茶園,這些都被段家和朝廷攥在手裏,不管是鹽,還是茶,普通的都是平價出售,鹽稅就包含在售價之中,大理這邊的鹽礦產量可很是不小,起碼百年之內供應得上大理這邊的日常食用,等到百年之後,要是還沒別的法子,那段思瑾覺得自己可以直接去抹脖子了!
段思瑾這邊幾個主意一出,段思平幾乎能看到未來財源滾滾的場景了,他這些日子算是看到蜀中那些商人的實力了,簡直是叫人目瞪口呆,荊襄那邊的商人合起來都沒蜀中這些人闊氣。
這也難怪,蜀中因為地勢的緣故,一向太平,少有戰亂,蜀中特產又比較豐富,從秦漢時候開始,蜀中就多有豪商出現,等到後來,因為戰亂之類的緣故,又有許多人攜帶著大量的財富湧入蜀中,蜀中商業又比較發達,那些商人自然手裏頭有著不少錢財。
只是,蜀中的商人在中原並不是很受待見,地域歧視這種事情,古往今來都有,而大理這邊不一樣,大理本來就與蜀中接壤,互相之間往來也比較多,比較了解,自然不存在多少歧視之類的情況,或者說,原本的時候,蜀中人還要歧視一把南詔人呢,畢竟,蜀人一直是中原治下,不像是南詔這邊,一聽就都是一幫蠻子。
不過,如今大理分明不一樣了,這些商人都嗅到了金錢的氣味,尤其,大理對外表現出來的開放態度,讓這些商人一個個都非常激動,中原這種地方,商人看起來有錢,實際上對於上頭的官員來說,就是待宰的肥羊,稍有不慎,就要家破人亡,多年財富都被人掠奪。因此,這些商人一直熱衷於找靠山。但是這等亂世,很多靠山也是不靠譜的,說不定遇上什麽兵變,就完蛋了,自家也只能任人魚肉。
而大理卻是不同,大理畢竟是一個新生的政權,正處在告訴發展階段,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得依賴於來自於外界的商隊,才能將自個的商品運出去,需要的東西運進來,因此,對商人的政策也頗為寬容,便是賦稅也不算高。
這就很有吸引力了,尤其,大理居然肯將道路之類的交給這些商人來運營,雖說初期投資比較高,但是大理國承諾了不少優惠措施,比如說許多商品的優先購買權,還有更多的折扣優惠,因此,就算是道路白修了,大理國很快反悔了,長遠來看,也是不虧的。何況,大理國很顯然不會這麽反悔,要是大理真的將這些商人都得罪了,回頭沒有商隊進來,對於大理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只能說,這些商人將自個的重要性想得太高了,難不成大理自個不能組織自己的商隊嗎?當然了,國家信用這種事情,還是不能丟的,又不是那等過了今天,就沒有明天的政權,能撈多少是多少,但是這種國家到處搜刮還來不及呢,還搞什麽基建啊!
其實這樣的改革也只適用於大理這樣的邊陲小國,段思瑾作弊一般地將生產力提高到了近乎是個時代的極限,而原本,這邊壓根沒什麽正經的制度所言,嘴上喊著向中原學習,但是真正知道中原是什麽模樣的有幾個,就算是有人知道,還可以弄出一大堆的書來,在上面找出一段,喏,我們學的是這個,不是大唐嘛!畢竟,大唐自個都朝不保夕,馬上藥丸了,還有什麽好學的,我們可以學學古人啊!橫豎從古至今這麽多年來,大家嘗試的制度多了去了,隨便找一下,都能找到依據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能保證大家的利益,大家也不在意到底是什麽制度了!商人什麽的,就是給他們送錢的!畢竟,各個部族生產出來的東西,自家消化還真是消化不掉,天南這邊的人民,大多數還是太窮了,買個洗衣服的肥皂什麽的,都得仔細用個幾個月,還是中原那邊人傻錢多!另外,要真是不規矩,也得看看大家夥腰間的家夥不是!因此,一個個也不在意!
段思平自個也是經歷了不少顛覆,不過他本不是什麽拘泥的人,甚至思維一向開闊,也不然也不至於琢磨出六脈神劍這樣的武功來,要知道,人家練劍還在講究招式法度呢,你這邊已經蠻不講理,直接靠著劍氣橫推了!而且在這之前,就算有什麽劍氣劍芒之類的武功,也都是通過劍器放出來的,誰會腦洞大開,用手指頭釋放劍器啊,一般人身體根本承受不住好不好!
因此,在發現推行下去的制度施展起來還算是不錯的時候,段思平也了悟了,制度這玩意本來也不能生搬硬套,因地制宜便是了。總不能如今大家已經不完全靠著種地吃飯了,大家的眼光還停留在地產上頭吧!
其他跟隨著段思平的人一開始的時候都有些懵逼,他們中的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無非就是覺得自個作為地主的權力得不到保障,上頭隨便一句話,就能抽調自個手裏頭的勞動力,而且,官府還有許多傳統的貴族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資源,偏偏都浪費在亂七八糟的地方,而他們呢,手裏頭大片的土地沒人耕種,好不容易積累了一些財產,結果還要被掠奪。
如今卻發現,他們之前的經濟模式根本跟不上時代了,更加先進的工具讓他們只需要雇傭少量的佃戶就能解決問題,而糧食在天南卻變得不值錢了,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將人力還有財富轉移到工業上頭,才能夠保證自己不掉隊。
看著段思平將一些道路的建設承包權轉移給了外來的商人,一些原本手裏頭攥了不少資本的貴族也蠢蠢欲動起來,他們有人有錢,因為不了解情況,結果就眼睜睜地看著好事落到外人手裏了,一個個都跑去找段思平,也要求相同的待遇。
段思平對此樂見其成,段思瑾之前就跟他說過,財富流通起來才是財富,被藏在地窖裏頭壓根一文不值,如今,大理的經濟就在這番動作之下變得活躍了起來。各個部族的頭人對於下頭的族人控制力也減少了,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原本因為環境惡劣,他們不得不分工協作,有人種植,有人采集,有人狩獵等,才能維持生活,而如今,先進的耕作技術和更加高產的糧種讓他們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獲取食物上,段思瑾之前還結合了上一世的經驗,搞出了幾種適合養殖的家禽家畜,這些再經過一系列的培養,就能做到養殖周期短,成活率高,也就省得大家冒著危險進入山林狩獵,如此一來,食物已經不成問題了,大家自然需要更多的消費需求。
各個部族自個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稀罕,但是各個部族不可能什麽都能自家生產,而且,其實還是有許多東西,還是沒有的,因此,這就需要交易,以物易物實在是太不方便,橫豎大理不缺礦產,段思平已經開始鑄幣,逐步取代了原本市場上的各種一般等價物。
大理鑄造的貨幣主要是銅幣和銀幣,也有少部分金幣,普通人家生活,銅幣就足夠了。段思瑾調配出來的合金比例,確保銅幣的光澤,耐磨損,還有強韌度的情況下,還提高了熔點,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主要是制作成本,直接通過水力進行沖壓塑形,這讓即便有人想要通過融化銅幣制作銅器也變得沒有太多利益可圖。為了方便攜帶,這些銅幣與中原一樣,依舊是外圓內方,這樣也省了不少不少材料。
因此,如今世面上頭,大理的銅幣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即便是其他地方來的商人,也更加認可這樣的銅幣,看起來光澤度高,又不容易銹蝕,還不像是中原那些濫發的銅幣一樣,裏頭加了太多的錫,稍微一摔就碎掉了。
出來的那些部族,一下子就發現,自個也需要足夠的貨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好,因此,自然不能安心留在部族裏頭搞生產,他們很樂意去作坊裏頭做工,一些當初跟著段思瑾教出來的那些學生,上過一些掃盲課,懂得一點算術的人甚至開始自個學著做生意了。
人心不古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私心的情況下,部族的頭人首領也就很難約束下頭的族人了,而且,他們其實也被山下的花花世界給迷住了,原本這些部族的頭人首領頂多就是比別人多分一點物資,實際上生活品質上頭並沒有多少優勢,而如今呢,他們可以住大房子,乘坐舒適的馬車,有丫鬟仆役伺候,可以說,一些自制力不足的人,簡直是迅速墮落了下去。
段思平對此心知肚明,甚至是樂見其成,當部族的那些頭人首領失去了原本的統治力與號召力,那麽,段思平才能更好地影響那些年輕人,他們可以更快地漢化,融入到段思平制定的秩序中,回頭等他們走出去,只怕中原的漢人也看不出來,這些人跟他們有什麽區別了。至於各族的什麽傳統之類的,以段思平的想法,也沒過多保留的必要。
當然,也有不少眼光長遠的人看到了段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南詔這邊短短數年時間,已經發生了多次政變,大家都已經習慣了。楊幹貞的高壓統治對於下頭的人來說,都是一個噩夢,如今段思平帶著大軍而來,喊出來的口號又無比誘人,除了楊幹貞的心腹死黨之外,其他人要麽直接投靠,要麽作壁上觀。
楊幹貞帶著最後的兵馬與段思平交鋒一陣之後,大敗虧輸,已知大勢已去,最後帶著一點殘部,往南邊奔逃去了。
段思平入城之後,在一眾降臣的跪迎下入了王宮,看著王宮的模樣,一時間,只覺得有些不真實起來。
不過,段思平畢竟是一方豪傑,很快收拾了心情,準備穩定局面。南詔這邊雖說照搬了中原不少制度,但是相應來說,也沒多少繁瑣,一番名義上的推讓之後,段思平便在萬眾推舉之下,成為了國主,然後下詔改國號為大理,將王城也改名為大理,接下來,一方面完成自個的許諾,無非就是減免租稅,免除三年徭役,將原本嚴苛的政令一一廢除,另一方面,就要翻舊賬了,楊氏舊臣有罪的自然要追究,即便是罪過不算大的,既然跟錯了主子,那麽,等待他們的,也只有被驅逐了。
又有滇東各部的現身說法,大理各族聽聞了風聲,紛紛臣服,當然了,前提是他們也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段思平的老婆是滇東白族,就能偏愛白族,對其他部族就當做沒看見吧。
段思平如今位置不一樣了,自然想法也不一樣,白族雖說是老丈人家,段家跟白族之間也是素有聯姻,但是,真的成了大理國主之後,他就得做到盡可能的公正,這也是為了平衡白族的實力。
這也是難免的事情,滇東各部在這次起義中立下了大功,自然都得有相應的封賞,比如說高家、董家一開始就全新投靠,總不能叫人覺得自個刻薄寡恩。
可是一番分封之後,在朝堂之中,白族就有了一家獨大的架勢,這對段思平的統治來說,無疑是不利的。
不過大理國剛剛成立,正是百廢待興的時候,很多政策還是可以調整的,原本在何家寨做的許多事情,如今就可以先擴大了,比如說學校,當教育普及開來之後,就可以如同中原一般開科舉了!
不過,這都是以後的事情了,段思平這邊登基了,又冊封了何青凰為皇後,不過這時候還沒冊封太子,得先將幾個兒子都接回來。
傷筋動骨一百天,雖說段思英年紀輕,段思瑾又用了不少好藥,到了大理的時候,段思英也就是剛剛好起來了。好在段思瑾接骨的本事不錯,並沒有叫兩條腿不一樣長。不過經歷過楊桂仙的事情之後,段思英看起來也變得沈郁了許多,這叫頭一眼看到段思英的段思平有些感慨起來。
“你阿娘的事情,你也知道了,她做出那樣的事情,哪怕是名義我也不想給她了!”段思平直截了當地說道,“楊氏邪臣要麽誅殺,要麽驅逐,楊氏子孫如今留下來的也只能作為庶民活下去!至於你阿娘,她也是楊氏女,就叫她在庵堂中修身養性吧!你若是不放心,也可以經常去看看,但是,你得記住,你姓段,不姓楊!”
段思英點了點頭,低聲說道:“兒子知道了!”
段思平拍了拍段思英的肩膀,鼓勵道:“你還年輕呢,經歷的事情還是太少了,再過幾年,想起這些,也就算不得什麽了!好好幹,阿爹還有差事要交給你呢!”
段思英聽到段思平這般說,心裏頭總算有了點安慰,振作了一些,然後又重重點了點頭:“兒子知道了!”
段思英不是什麽傻瓜,楊桂仙這樣的生母對他來說,其實就是個汙點,因此,他已經意識到,大理國未來國主的位置是輪不到他的,如今段思平還肯信任他,還願意予以重任,這就叫段思英非常滿足了。
不過,這也是暫時的事情罷了,等到日後,當段思英真的看到了權勢的好處,他還能不能保持如今的想法,那就另說了!
段思平跟段思英說了一番之後,又找來了段思瑾。
對於段思瑾帶著段思英去見楊桂仙的事情,段思平還是說了段思瑾幾句:“你啊,還是想的太少了,我知道你是什麽意思,叫你大哥勸一勸他阿娘,大家都退上一步,然後就皆大歡喜了!可是天底下事情哪有這麽簡單,楊桂仙要是真是什麽明理的人,阿爹與她之間,也不會落到這個地步!”段思平也就是嘴上說兩句,其實心裏頭還覺得,這樣其實也不錯,早點交段思英認清楚了現實,也省得回頭楊桂仙再作妖。
段思瑾也沒辯駁什麽,老老實實地承認了錯誤,反正嘴上認個錯,又算不得什麽,還省去不少口舌。
段思平頓時在段思瑾身上找到了一點為人父的成就感,雖說你懂的事情很多,但是還是太嫩了點,你爹永遠是你爹!
段思瑾算是將這事敷衍過去了,然後段思平就很自然地開始跟他商議起接下來的打算來。
段思瑾沒真的治過國,但是上輩子也算是耳濡目染,知道的事情很是不少,這會兒也給了段思平不少建議。
段思平在那裏嘆息手底下沒多少靠譜的人才,若是一直依賴於那些白族貴族,也不是長久之計,而各個部族,真正接受過良好教育的人也很少,就算是等著段思瑾那邊培養出來的人才補上,起碼也得是十幾二十年後的事情了,這麽長時間,足夠各家將自個的人都安插到要害部門上去了。
段思瑾直接說道:“中原如今正在戰亂,大唐內憂外患,遲早支撐不下去,中原人才輩出,他們總歸是想要有個地方一展所長的吧,咱們不如張貼一下招賢令,邀請中原的人才過來任職,不是挺好的嗎?”
段思平一時有些意動,但是還是有些猶豫起來:“咱們大理不過是個邊陲小國,原本還要年年朝貢大唐的,雖說這些年因為大唐那邊有了亂象,天南這邊也沒消停,朝貢的事情斷了好些年了,但是,在漢人那裏,咱們這邊還是蠻荒之地,有幾個人願意過來呢?”
段思瑾直接說道:“阿爹,咱們段家也是漢人啊!漢人做了大理國主,不管怎麽說,大唐還是咱們的宗主國,去一封國書還是應當的!順便,也該叫人將咱們大理的情況傳播出去!還有,咱們生產出來的東西,也不能光是在大理這邊出售,也該賣到中原去,中原那邊有點眼光的人,自然知道咱們大理的潛力,哪怕是為了躲避戰亂,也是應該會有不少會趕過來的!”
段思瑾知道,自從安史之亂之後,大唐已經不是當年的大唐了,雖說出了好幾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但是,內外掣肘,再有雄心壯志,也無法恢覆舊河山,又失去了對北方許多地方的控制,許多人心中也是不那麽安定的。就像是安史之亂的時候,便是那等世家豪族,也得舉家南遷,過了劍南道,前往蜀中避難,許多人家即便是後來,也沒有全部回到祖地,不少還是留在了蜀中修生養息,倒是給蜀中留下了不小的底子。
如今中原那邊,也是一副你方唱罷我登場的作態,雖說如今還是大唐,但是實際上已經跟原本的大唐宗室差得很遠了!各地自立為王的也是不少,這等四分五裂的亂世,對於那等梟雄來說,自然是一展所長的時候,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那可真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噩夢。戰爭這種事情,誰也猜不到,什麽時候厄運就降臨到自家頭上,便是那等世家大族,也很難保證自家的利益,那些軍閥,目光長遠的還會指望著這些世家的人才幫著治理一方,目光短淺的,根本就是威逼強迫,要錢要糧,要是不給,直接就要舉起屠刀。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理的安定對於中原來說,還是很吸引人的,尤其如果大理表現出了不遜於中原的繁華,那麽,拖家帶口想要移民的人也會不少。
段思平想到當年自個游歷中原時候的見聞,也是嘆了口氣。中原這些年的確也是變故疊出,不知道折騰出了多少事情,曾經的天潢貴胄,性命也如同螻蟻一般,不得保全。
如今想想,大理這邊說不得,對於許多人來說,還真是世外桃源呢!
忽然,段思平眼睛一亮,光是招賢有什麽意思啊,其實最好的,還是移民啊!段思平為什麽想要反攻楊幹貞都得找滇東各部,不就是因為天南這地方,各族混居,偏偏漢人的比例很少嗎?如段家這樣的漢人,真要是追溯起來,很多都是當年因為中原的戰亂跑過來的,最早的能追溯到五胡亂華,如段家自己,差不多是隋末的時候搬遷過來的,沒辦法,那時候也是亂成一團,為了征討高麗,開挖運河,各地的青壯都得自帶幹糧去做民夫,段家因此損失了不少男丁,幹脆直接跑了。
如今中原戰亂,難免會有流民,要是能叫這些流民移民到天南這邊來,自然能夠增強天南這邊的漢人比例,也能帶來一些漢人的技術,說不得流民中也有一些人才呢!
這麽一想,段思平就跟段思瑾說了。
段思瑾想了想,說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就不能光是種植水稻了,應該種植一些產量更大的糧食作物,要不然,流民引過來了,是養不活這麽多人的!”
段思平笑嘻嘻地說道:“這不還有小瑾你嘛,你肯定能行的,不是嗎?”
段思瑾點了點頭:“我只是需要時間而已,當然能行!只是,其實天南這邊,是容不下太多人口的,到處都是山林,能夠種植生活的地方其實有限,所以,就算是想要招來流民,也不會有太多!”
段思平沈吟了一番,知道段思瑾的話有道理,不過,他還是說道:“大理這邊,漢人還是太少了,雖說頒布了新的律法,但是,各族的頭人還有那些貴族,手裏頭的力量還是太大了,如果沒有制衡,回頭還是要有亂子的,畢竟如今他們之所以跟隨咱們,無非就是咱們手上有好東西,可是,等到日後,這些滿足不了他們了,那麽,他們會做出什麽事情來呢?”
段思瑾點了點頭,心裏卻是知道,段思平只怕如今已經起了擴張之心,只不過,礙於手裏頭沒有多少人才,而且積累還不夠雄厚,因此只能暫緩自個的腳步。
如果說,原來段思平需要的是強調自個的白族血統的話,如今,他需要的是強調自個的漢人血脈。畢竟按照段家的族譜,段家祖上乃是武威段氏,能夠追溯到東漢時候,那就是南遷的漢人,雖說跟白族多次通婚,但是按照漢人的血統論點來說,就是漢人。
而如今的問題就是,大理面臨的尷尬就是滿朝上下,沒幾個漢人,幾乎都是白族貴族,這難免叫段思平生出一些警惕來,因此,哪怕是為了後世子孫之計,也得往朝堂裏頭摻沙子了。
段思平想好了之後,便在朝堂上提了此事,他給出的理由也很簡單,大理需要進步,就需要學習中原的制度,還有更加先進的技術。而比較高深的技術,顯然不是文盲能隨便玩得轉的,因此,大理需要在某種程度上普及教育。
對此,大家都覺得很正確,沒錯,教育的確很重要,自家的小崽子原本就知道上山捉兔子,樹上打鳥,如今跟著聖子,那真是學了不少本事,家裏頭什麽壞了都能修,說話做事完全不一樣了。一個個都扼腕不已,聖子就只有一個人,分身乏術,要不然的話,能教導多少小崽子啊!
做好了鋪墊之後,段思平表示,要在中原那邊招攬一些讀書人,哪怕就是普通的寒門讀書人呢,只要識字,或者是有其他一技之長,都可以到大理來,大理的條件很優惠哦,分房分地分妹子。沒錯,分妹子,打敗了楊幹貞之後,解放出來的奴婢很多,其中,女性占據了大多數,沒辦法,男性很多都被拉出去打仗做炮灰了,這些女性就是用來獎勵有功之臣的!
可惜的是,一幫功臣裏頭,許多家中都有悍妻,段思平自個就一個皇後,也沒冊封什麽貴妃之流的,因此,下頭的人上行下效,自然都在這上頭表現得一心一意,因此,最終,還是有不少女性奴婢沒有婚配。
當然,這只是初步的刺激,段思平直接表示,只要他們能完成教學任務,叫多少人能夠識字,那麽,他們就可以直接當官,雖然只不過是基層的官吏,但是,這可比在中原那邊機會大多了。
大唐科舉雖然一直盛行,但是老實說,能夠考出來的,還真是不那麽多,一科總共也錄取不了幾個人,那等明經,明算考出來的一般也分不到什麽好位置。尤其,大唐科舉都是要各州推舉的,一州一年也沒幾個名額。何況,這些年戰亂不休,便是科舉舉辦的次數也很少了,所以,大多數人想要通過讀書改變門楣,其實是比較困難的,真正能夠在科舉上頭出頭的,要麽就是真的才華過人,其他人根本沒法遮掩,總能夠一鳴驚人;要麽就是出身很好,這樣才容易被考官記住,要不然的話,你一個無名小卒,到處行卷,人家也不知道你是誰啊!
而且,如今中原那邊其實都是武人當道,手裏頭有足夠的兵馬,說話都會比較響亮,普通的文官,很多時候,也只能淪為炮灰,或者是墻頭草。
這麽一算,大理的優勢倒是挺明顯的,至於效果如何,還得另說,起碼得叫中原那邊知道,大理不是什麽蠻荒之地,相反,也是一個繁華文明的地方,對於中原的人來說,才有一定的吸引力,要不然,他們沒準更情願跑蜀中之類的地方。
段思平這邊算是將一眾朝臣說服了,但是這事也不是一天兩天就行的,因此,段思平一開始的時候,也不過就是叫商隊帶著大理的特色商品出去,先宣揚一下大理這邊的情況再說,段思平跟商隊做了交易,叫他們如果遇到流民的話,就將他們帶回來。
段思平跟這些商隊的交易簡直跟人口買賣差不多了,不過倒不是明目張膽地談錢,談的卻是各種商品的配額。畢竟現在各種商品產能有限,也得先緊著自家用,才能賣出去呢。
原本這些商隊都是低價在大理這邊購買各種藥材、皮毛、山林中特有的染料之類的東西,這些一般價格都被壓得很低,然後從商隊那裏換取來自中原的各種物品,價值比較高的就是專供天南這邊貴族們使用的奢侈品,其他的主要的就是如糧食布料工具之類的消耗品了,這些年,因為中原的戰亂,中原自個糧食都比較欠缺,而因為各地自立為王的緣故,布帛之類的被當做硬通貨,因此這些東西賣得更貴了。
而如今,這些商隊發現了大理這邊出來的新鮮玩意之後,簡直要瘋狂了,這些將他們帶來的貨物都比下去了,他們帶過來的糧食布料什麽的,壓價都賣不出去,滇東出產的糧食又便宜,口感也比較好,布料也細密,染的顏色也非常鮮亮,工具什麽的,也都很實用。
商人的嗅覺是最靈敏的,他們當即將手裏的貨物低價清理掉了,然後就開始打探滇東其他那些可以當做奢侈品出售的商品的來處。
段思平派人跟他們接洽了一番,叫人給他們帶來了一些樣品之後,為了爭奪經銷權,一個個恨不得打起來。要知道,天南這邊的貴族,真正論起購買力,其實也就是中原普通財主的水準,而中原那邊,真正的有錢人,可是從來不吝嗇的。
因此,在段思平表示,要他們帶來流民,看流民的數量和質量換取配額之後,一個個都大包大攬起來。流民算什麽,這年頭兵荒馬亂的,許多地方還發生了災荒,為了一口吃的,就能把自個賣掉的人多得是,朝廷也沒辦法賑濟,只能聽之任之,一些軍閥倒是趁機吸納一些青壯,充入自個的軍中,還有一些直接淪為了盜匪一流。
段思平不管男女都要,小孩也不嫌棄,老人什麽的,如果能撐到天南,也不在意,不過遇到亂世,老年人是最不容易活下來的就是了。對於這些商隊來說,這真是再簡單不過了,尤其,段思平還表示,他們願意補貼這一路上消耗的糧食呢!
天南這邊的糧食,這些商人可是已經嘗過了,滋味比起貢米甚至還要強一些,這也是難免的事情,雖說天南這邊的稻米生長周期比較短,但是,段思瑾調整了稻米中澱粉、蛋白質的含量,裏頭對應著相應口感的氨基酸也變得豐富了起來,入口自然比較香甜。要知道,中原如今廣泛種植的占城稻,雖說產量還可以,實際上口感是比較糟糕的,甚至有點苦,不過對於尋常百姓來說,產量就夠了,口感什麽的不重要。
因為口感的問題,大家下意識地覺得這玩意大概產量不會太高,因此,很少有人會想到采購一批稻種回去,萬一這玩意被官府看中了,硬是要定為貢米,那可就完蛋了!這年頭對於貢品要保質保量,而且朝廷出的錢很少,甚至一文錢都沒有,畢竟,皇家要用你家的東西,是你的榮幸,難道你還敢要錢!因此稍不註意,就能害得人家破人亡。
據說當年某地有一個酒坊開發出了一個新的釀酒的方子,釀出來的酒甘醇無比,結果直接被眼紅的人報了上去,回頭定為貢酒,要求每年進貢二百壇,還是那種大壇。可憐那個酒坊就算是盡最大的努力,也只能保證不到八十壇的產量。最終,那家酒坊的主人絕望之下,自己帶著家人將酒坊砸得幹幹凈凈,然後又是一把火丟出來,一家子都燒死在火裏。
有這樣的前車之鑒,對於貢品這種東西,大家簡直是避之唯恐不及,哪怕如今朝廷並不強勢,可是萬一有什麽人借著朝廷的名義搗鬼,他們這些商人哪怕背後有靠山也是扛不住的,因此幹脆就不提了。
不過,自家不種,用大理這邊的稻米帶回去高價售賣,還是有賺頭的,既然大理這邊樂意用這等香米折算那些流民的口糧,這些商人哪有不樂意的道理,一個個都答應了下來,也懶得理會這次的損失了,橫豎之前已經賺得很多了,幹脆就心急火燎地帶著新采購的一批商品返回中原了。
而段思平這邊,也大張旗鼓地派出了一支隊伍前往長安朝貢,正好可以討一張唐皇的冊封,一路上順帶宣傳一下大理如今的情況,看看能不能招來幾個賢才。
這些事情本來就不是一天兩天就能搞定的,段思平如今國內的事情還沒完全理順呢,因此,也沒有過於著急。他已經開始著意培養大理這邊僅存的一些漢人,還有其他部族的人,又鼓勵山民出山耕種。雖說山裏頭也能開辟梯田,但是終究不是那麽方便,弄得不好,還會導致泥石流什麽的,因此,還是在山勢比較平緩的地方集中居住種植比較好。
大理如今舉國上下都是一副熱火朝天搞基建的模樣,到處開始修路建城,段思平一開始的時候還擔心財政問題,但是被段思瑾一說,直接就將這些工程都分包了出去,來自蜀中還有荊襄等地的一些大商人聽到消息,幾乎是蜂擁而來,朝廷將道路二十年內的收費權直接打包出售,路段比較好的地方,這些商人不光要修路,還得額外給朝廷錢。大理如今的情況,大家都是很看好的,人心思定,路修好了,商路暢通,自然會有更多的商隊往來,這些可都是錢。尤其,大理提供的水泥將修路建城的成本降低了許多,
段思瑾又在大理境內開辟了幾處鹽礦,又搞了茶園,這些都被段家和朝廷攥在手裏,不管是鹽,還是茶,普通的都是平價出售,鹽稅就包含在售價之中,大理這邊的鹽礦產量可很是不小,起碼百年之內供應得上大理這邊的日常食用,等到百年之後,要是還沒別的法子,那段思瑾覺得自己可以直接去抹脖子了!
段思瑾這邊幾個主意一出,段思平幾乎能看到未來財源滾滾的場景了,他這些日子算是看到蜀中那些商人的實力了,簡直是叫人目瞪口呆,荊襄那邊的商人合起來都沒蜀中這些人闊氣。
這也難怪,蜀中因為地勢的緣故,一向太平,少有戰亂,蜀中特產又比較豐富,從秦漢時候開始,蜀中就多有豪商出現,等到後來,因為戰亂之類的緣故,又有許多人攜帶著大量的財富湧入蜀中,蜀中商業又比較發達,那些商人自然手裏頭有著不少錢財。
只是,蜀中的商人在中原並不是很受待見,地域歧視這種事情,古往今來都有,而大理這邊不一樣,大理本來就與蜀中接壤,互相之間往來也比較多,比較了解,自然不存在多少歧視之類的情況,或者說,原本的時候,蜀中人還要歧視一把南詔人呢,畢竟,蜀人一直是中原治下,不像是南詔這邊,一聽就都是一幫蠻子。
不過,如今大理分明不一樣了,這些商人都嗅到了金錢的氣味,尤其,大理對外表現出來的開放態度,讓這些商人一個個都非常激動,中原這種地方,商人看起來有錢,實際上對於上頭的官員來說,就是待宰的肥羊,稍有不慎,就要家破人亡,多年財富都被人掠奪。因此,這些商人一直熱衷於找靠山。但是這等亂世,很多靠山也是不靠譜的,說不定遇上什麽兵變,就完蛋了,自家也只能任人魚肉。
而大理卻是不同,大理畢竟是一個新生的政權,正處在告訴發展階段,因為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得依賴於來自於外界的商隊,才能將自個的商品運出去,需要的東西運進來,因此,對商人的政策也頗為寬容,便是賦稅也不算高。
這就很有吸引力了,尤其,大理居然肯將道路之類的交給這些商人來運營,雖說初期投資比較高,但是大理國承諾了不少優惠措施,比如說許多商品的優先購買權,還有更多的折扣優惠,因此,就算是道路白修了,大理國很快反悔了,長遠來看,也是不虧的。何況,大理國很顯然不會這麽反悔,要是大理真的將這些商人都得罪了,回頭沒有商隊進來,對於大理來說,也不是什麽好事。
只能說,這些商人將自個的重要性想得太高了,難不成大理自個不能組織自己的商隊嗎?當然了,國家信用這種事情,還是不能丟的,又不是那等過了今天,就沒有明天的政權,能撈多少是多少,但是這種國家到處搜刮還來不及呢,還搞什麽基建啊!
其實這樣的改革也只適用於大理這樣的邊陲小國,段思瑾作弊一般地將生產力提高到了近乎是個時代的極限,而原本,這邊壓根沒什麽正經的制度所言,嘴上喊著向中原學習,但是真正知道中原是什麽模樣的有幾個,就算是有人知道,還可以弄出一大堆的書來,在上面找出一段,喏,我們學的是這個,不是大唐嘛!畢竟,大唐自個都朝不保夕,馬上藥丸了,還有什麽好學的,我們可以學學古人啊!橫豎從古至今這麽多年來,大家嘗試的制度多了去了,隨便找一下,都能找到依據來!
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能保證大家的利益,大家也不在意到底是什麽制度了!商人什麽的,就是給他們送錢的!畢竟,各個部族生產出來的東西,自家消化還真是消化不掉,天南這邊的人民,大多數還是太窮了,買個洗衣服的肥皂什麽的,都得仔細用個幾個月,還是中原那邊人傻錢多!另外,要真是不規矩,也得看看大家夥腰間的家夥不是!因此,一個個也不在意!
段思平自個也是經歷了不少顛覆,不過他本不是什麽拘泥的人,甚至思維一向開闊,也不然也不至於琢磨出六脈神劍這樣的武功來,要知道,人家練劍還在講究招式法度呢,你這邊已經蠻不講理,直接靠著劍氣橫推了!而且在這之前,就算有什麽劍氣劍芒之類的武功,也都是通過劍器放出來的,誰會腦洞大開,用手指頭釋放劍器啊,一般人身體根本承受不住好不好!
因此,在發現推行下去的制度施展起來還算是不錯的時候,段思平也了悟了,制度這玩意本來也不能生搬硬套,因地制宜便是了。總不能如今大家已經不完全靠著種地吃飯了,大家的眼光還停留在地產上頭吧!
其他跟隨著段思平的人一開始的時候都有些懵逼,他們中的很多人一開始的時候,無非就是覺得自個作為地主的權力得不到保障,上頭隨便一句話,就能抽調自個手裏頭的勞動力,而且,官府還有許多傳統的貴族占用了太多的人力資源,偏偏都浪費在亂七八糟的地方,而他們呢,手裏頭大片的土地沒人耕種,好不容易積累了一些財產,結果還要被掠奪。
如今卻發現,他們之前的經濟模式根本跟不上時代了,更加先進的工具讓他們只需要雇傭少量的佃戶就能解決問題,而糧食在天南卻變得不值錢了,也就是說,他們需要將人力還有財富轉移到工業上頭,才能夠保證自己不掉隊。
看著段思平將一些道路的建設承包權轉移給了外來的商人,一些原本手裏頭攥了不少資本的貴族也蠢蠢欲動起來,他們有人有錢,因為不了解情況,結果就眼睜睜地看著好事落到外人手裏了,一個個都跑去找段思平,也要求相同的待遇。
段思平對此樂見其成,段思瑾之前就跟他說過,財富流通起來才是財富,被藏在地窖裏頭壓根一文不值,如今,大理的經濟就在這番動作之下變得活躍了起來。各個部族的頭人對於下頭的族人控制力也減少了,這也是難免的事情,原本因為環境惡劣,他們不得不分工協作,有人種植,有人采集,有人狩獵等,才能維持生活,而如今,先進的耕作技術和更加高產的糧種讓他們不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在獲取食物上,段思瑾之前還結合了上一世的經驗,搞出了幾種適合養殖的家禽家畜,這些再經過一系列的培養,就能做到養殖周期短,成活率高,也就省得大家冒著危險進入山林狩獵,如此一來,食物已經不成問題了,大家自然需要更多的消費需求。
各個部族自個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稀罕,但是各個部族不可能什麽都能自家生產,而且,其實還是有許多東西,還是沒有的,因此,這就需要交易,以物易物實在是太不方便,橫豎大理不缺礦產,段思平已經開始鑄幣,逐步取代了原本市場上的各種一般等價物。
大理鑄造的貨幣主要是銅幣和銀幣,也有少部分金幣,普通人家生活,銅幣就足夠了。段思瑾調配出來的合金比例,確保銅幣的光澤,耐磨損,還有強韌度的情況下,還提高了熔點,又降低了不少成本,主要是制作成本,直接通過水力進行沖壓塑形,這讓即便有人想要通過融化銅幣制作銅器也變得沒有太多利益可圖。為了方便攜帶,這些銅幣與中原一樣,依舊是外圓內方,這樣也省了不少不少材料。
因此,如今世面上頭,大理的銅幣購買力還是很強的,即便是其他地方來的商人,也更加認可這樣的銅幣,看起來光澤度高,又不容易銹蝕,還不像是中原那些濫發的銅幣一樣,裏頭加了太多的錫,稍微一摔就碎掉了。
出來的那些部族,一下子就發現,自個也需要足夠的貨幣,才能讓自己的生活更好,因此,自然不能安心留在部族裏頭搞生產,他們很樂意去作坊裏頭做工,一些當初跟著段思瑾教出來的那些學生,上過一些掃盲課,懂得一點算術的人甚至開始自個學著做生意了。
人心不古就是如此,人人都有私心的情況下,部族的頭人首領也就很難約束下頭的族人了,而且,他們其實也被山下的花花世界給迷住了,原本這些部族的頭人首領頂多就是比別人多分一點物資,實際上生活品質上頭並沒有多少優勢,而如今呢,他們可以住大房子,乘坐舒適的馬車,有丫鬟仆役伺候,可以說,一些自制力不足的人,簡直是迅速墮落了下去。
段思平對此心知肚明,甚至是樂見其成,當部族的那些頭人首領失去了原本的統治力與號召力,那麽,段思平才能更好地影響那些年輕人,他們可以更快地漢化,融入到段思平制定的秩序中,回頭等他們走出去,只怕中原的漢人也看不出來,這些人跟他們有什麽區別了。至於各族的什麽傳統之類的,以段思平的想法,也沒過多保留的必要。
當然,也有不少眼光長遠的人看到了段思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